【知识点二】中量元素水溶肥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
中量元素水溶肥生产工艺概述
中量元素水溶肥主要指为作物提供钙(Ca)、镁(Mg)、硫(S)等营养元素的水溶性肥料。其生产工艺根据最终产品形态(固体或液体)有显著差异。
一、 配方设计原则
配方设计是生产的核心,需遵循以下原则:
养分均衡与针对性:根据目标作物和土壤状况,确定钙、镁、硫的适宜比例。例如,果菜类需钙量高,叶菜类需镁量高。
原料选择:
钙源:硝酸钙、硝酸铵钙、糖醇钙、氨基酸钙、氯化钙(忌氯作物慎用)、EDTA-Ca等。选择时需考虑溶解性、pH值及与其他元素的相容性。
镁源:硫酸镁、硝酸镁、氯化镁(忌氯作物慎用)、EDTA-Mg等。硫酸镁是最常用且经济的来源。
硫源:通常由硫酸镁、硫酸钾等提供,无需单独添加。
相容性与稳定性:
固体肥料:各原料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(如潮解、结块),物理性质(粒度、密度)应相近以便混合均匀。
水剂肥料:关键是保证所有组分能完全溶解并在储存期间稳定,不产生沉淀、结晶或分层。需注意钙离子与硫酸根、磷酸根易产生沉淀,通常要分开生产(A/B桶配方)或使用螯合剂。
法规符合性:产品养分含量、有害物质限量等必须符合国家/行业标准(如NY 2266-2012《中量元素水溶肥料》)。
基础配方示例:
固体粉剂示例(高钙型):
硝酸钙 Ca(NO₃)₂·4H₂O: 60% (提供Ca和N)
硫酸镁 MgSO₄·7H₂O: 35%
微量元素螯合物: 3% (如Fe、Zn、B等)
分散剂/抗结块剂(如白炭黑): 2%
养分含量约: CaO ≥15%, MgO ≥5%, S ≥8%, N ≥10%
水剂示例(钙镁平衡型):
硝酸钙: 200 kg/吨
硝酸镁: 150 kg/吨
糖醇/氨基酸(作为助溶和吸收促进剂): 50 kg/吨
水: 余量至1吨
养分含量约: CaO ≥8%, MgO ≥4%, N ≥6%
1. 工艺流程:原料检验 → 粉碎 → 配料 → 混合 → 包装 → 检验入库
原料检验:确保原料纯度、水分等指标合格。
粉碎:使用粉碎机将结块或颗粒过大的原料破碎至所需细度(通常80-100目),保证混合均匀性和溶解速度。
配料:按照配方比例,使用电子秤精确称量各种原料。
混合:是核心工序。将配好的原料投入混合机中进行充分、均匀的混合。混合时间需根据设备性能确定。
包装:混合均匀的物料通过包装机装入塑料袋或编织袋中,封口。
检验入库:取样检验合格后,成品入库。
2. 主要生产设备及报价参考:
固体生产线设备总投资估算:
小型半自动生产线(年产能500-1000吨):约15万 - 30万元
中型自动化生产线(年产能2000-5000吨):约50万 - 100万元
1. 工艺流程:原料检验 → 溶解 → 反应/螯合 → 过滤 → 调制(pH/密度) → 灌装 → 检验入库
原料检验:同固体工艺。
溶解:在带搅拌的反应釜中,按顺序将固体原料加入水中溶解。一般先加溶解度小的,后加溶解度大的。
反应/螯合:如需添加微量元素或进行螯合反应,在此阶段完成,确保养分的稳定性和有效性。
过滤:使用过滤器(如袋式过滤器、精密过滤器)去除不溶杂质,保证产品清澈透明。
调制:检测溶液的pH值和密度,必要时加入酸、碱或水进行调整,使其符合标准。
灌装:将成品液体通过灌装机分装到塑料桶或IBC吨桶中。
检验入库:取样检验,合格后入库。
2. 主要生产设备及报价参考:
水剂生产线设备总投资估算:
小型生产线(年产能1000-2000吨):约20万 - 50万元
中型生产线(年产能5000吨以上):约80万 - 150万元(储罐系统占比较大)
腐蚀与材质:中量元素盐类,特别是硝酸盐和氯化物,具有腐蚀性。所有接触物料的设备、管道、阀门均应采用304或316L不锈钢材质,以确保设备寿命和产品纯净度。
环保与安全: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粉尘(固体)和废水(清洗设备)。需配备除尘和废水处理设施。同时,原料多为氧化剂(如硝酸盐),需注意防火防爆。
质量控制: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,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厂,每道工序都需检测,确保产品养分含量、水分、pH值、水不溶物等指标合格。
配方灵活性:设计生产线时,应考虑更换配方和清洗的便利性,以适应多品种、小批量的市场需求。
固体肥:设备投资相对可大可小,工艺简单,包装和运输成本较低,但可能存在粉尘和溶解速度问题。
水剂肥:工艺更复杂,设备投资较高,包装和运输成本高,但产品溶解性好、使用方便、无粉尘,更容易添加有机助剂,肥效快。
选择何种工艺路线,需根据企业的市场定位、资金实力、技术水平和目标客户需求综合决定。以上设备报价仅为市场大致范围,实际价格会因设备规格、品牌、材质和供应商不同而有很大差异,建议直接向多家设备制造商咨询获取详细报价。
【声明】文章及视频来自于互联网,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如有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我们,邮箱:xfl365@brzh.cn,我们会尽快进行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