秸秆沃土 粮田“进补”
农机手在高峰村进行水稻秸秆打捆作业
深秋时节,新余市渝水区产粮大乡——南安乡遍地金黄,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摆动,田野泛起重重金色稻浪。该乡今年种植水稻4万余亩,晚稻收割后,大量水稻秸秆如何回收利用?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。
稻田吃上“营养餐”
11月1日,在新生村,种粮大户傅林钦驾驶水稻收割粉碎一体机,忙着抢收晚稻。与众不同的收割场景,还是让记者感到震撼。只见一排排低茬收割的水稻被机器“吃”进去,稻粒留在了储仓里,粉碎后的水稻秸秆从机器尾部“吐”出,均匀地喷撒在田间。同时,跟在后面行驶的翻耕机,锋利的旋耕刀片不断翻耕泥土,将粉碎后的秸秆直接混埋在耕作层土壤中。
“翻耕完土地,就可以下油菜种了。”傅林钦说。以前,农户收完晚稻,水稻秸秆或任其在田间腐烂沤肥,或“一把火”烧了。但这样做,要么容易滋生虫害,要么污染环境。傅林钦说,这种水稻秸秆处理模式,正逐渐被淘汰。
如何变废为宝?“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,能更好地增强土地肥力。”傅林钦笑着说。据了解,如今南安乡的种粮大户多采用直接粉碎还田的方式处理秸秆,既防止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,又有效改善土壤结构,增强土地肥力。
但种粮小户对此热情不高。“收割水稻、粉碎秸秆同时作业,速度慢、成本高,每亩机收成本要高出15元左右。”傅林钦说。此外,许多种粮小户未购买收割粉碎一体机,而是租用专业化合作社的农机。农忙时,合作社订单多,为赶进度,往往不会主动粉碎秸秆。
今年,南安乡集中打造了多个秸秆直接还田示范区域,全乡示范总面积达4500亩。“下一步将着重引导种粮小户和专业化合作社,按照标准化、示范化要求,做好秸秆直接还田工作。”陪同采访的南安乡干部说。
果树巧盖“防寒被”
11月13日,记者在荆兰村清甜果园看到,果农将水稻秸秆撕成块状,整齐地铺在蜜橘树下。“幼苗抗寒能力差,铺设秸秆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。”见记者疑惑,负责人易糖芽忙解释道。他告诉记者,果园去年栽种了近万棵蜜橘苗,现在正是关键时期,他必须给予果苗全方位的保护。
即便是成年果树,遭遇寒冷年份,也需要铺设水稻秸秆防寒。易糖芽介绍,2018年冬,渝水区遭遇罕见的严寒天气,南安乡、姚圩镇等地冻坏了不少果树。灾后,果农开始加强果树的防寒工作,但建大棚、铺地膜等方式成本太高,于是,果农把目光投向物美价廉的水稻秸秆。
铺设秸秆的作用不光是保温,还能抑制杂草生长。往年,不铺设秸秆,来年春季,果园里杂草容易生长,增加病虫害风险,影响果树健康。“果园要请人除草除虫,不仅耗费人工成本,还耽误农时。”易糖芽说。
铺设的秸秆需不需要再次移除呢?“到第二年春季,秸秆会自动分解腐烂,能增强土地肥力,给果树提供养分呢。”易糖芽笑着说。如今,这种秸秆异地还田覆盖模式深受当地果农认可,南安乡目前秸秆异地还田示范面积达到了300亩。
小秸秆有大作用,但易糖芽仍有困扰。“从事秸秆机收的专业合作社不多,市场上的秸秆供不应求。”易糖芽告诉记者,果园目前已经消耗了近千亩水稻秸秆,但还远远不够。给果园提供秸秆的合作社只有一台秸秆打捆一体机,供应能力有限。渝水区农业农村和粮食局有关负责人坦言,当前,南安乡秸秆离田社会化服务还不完善,尤其是打捆离田作业机械不足,亟待通过政策补贴等方式鼓励更多企业、组织甚至农户参与进来。
循环利用获双赢
前不久,高峰村种粮大户章六根1200亩晚稻刚刚收割完,新余蘑坊菌业有限公司的秸秆打捆一体机就进场了。11月8日,记者在高峰村连片的稻田间看到,伴随着轰鸣声,两名驾驶员操作着农机来回行驶,只见一簇簇散乱的水稻秸秆被机器迅速“吞掉”,随后被压缩成方砖状的秸秆包,从机器后被“吐出来”。
今年初,章六根与蘑坊菌业公司签订协议,水稻秸秆由蘑坊菌业公司免费收走。换取的回报是,蘑坊菌业公司为他翻耕土地。待蘑菇下架后,蘑坊菌业公司将废弃的蘑菇渣掺杂粪肥再加工,变成有机肥,重新施回田里,提高土地肥力。
“两台机器同时作业,每天打捆150亩。”蘑坊菌业公司员工晏思平领着记者查看作业进度。他告诉记者,公司主要种植双孢菇,水稻秸秆是生物基料发酵的必备原料。今年初,他们与南安乡种粮大户签订了1700亩水稻秸秆回收协议。
双方的合作方式,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断优化的。原先,蘑坊菌业公司用现金向种粮大户购买秸秆。“按照每亩20至30元的价格收购。”晏思平介绍。种粮大户没有秸秆打捆一体机,公司还需要租用农机、雇佣人工,折合每吨收购价约550元。如今,采用实物补偿的方式,加上政策补贴,每吨收割成本降至约420元。
种粮大户也落得清闲。“田里的活不仅有人管,还比自己管得好,从来没有这么舒心过。”章六根笑着说。相比秸秆直接还田,蘑菇渣有机肥肥力更强,能节约不少购买化肥的花销。
其实,蘑坊菌业公司在南安乡建厂投产,看中的就是这里大量废弃的水稻秸秆。晏思平告诉记者,原先,他们从南昌等地购买水稻秸秆,运输成本较高。如今就地取材,公司、农户各取所需,一举两得。今年以来,南安乡按规划,已对1200亩稻田开展打捆离田基料化沃土技术示范区建设,形成了“秸—菌—肥”循环回田,实现秸秆废弃物生态循环利用。
近年来,南安乡以农作物秸秆沃土模式利用为目标,绿色生态循环为导向,开展水稻秸秆综合利用“三示范”,即秸秆高效直接还田示范、秸秆异地还田示范、秸秆循环回田沃土技术服务示范。从而,提升土壤有机质,形成秸秆科学还田模式,建立秸秆沃土长效机制。
记者从渝水区农粮局获悉,因为秸秆利用绿色高效,渝水区今年入选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(沃土模式县),下达中央奖补资金645万元。“南安乡的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成效,将极大激发相关企业和农户投身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的热情,也必将助推乡村的生态振兴。”该区农粮局相关负责人说。(全媒体记者 江拓华 文/图)
【声明】文章及视频来自于互联网,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如有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我们,邮箱:xfl365@brzh.cn,我们会尽快进行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